转自:今晚报
媒体评: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有必要吗?
【媒体评:#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有必要吗#?】#官方回应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 近日,山西大同,“两环卫工徒手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到儿童手表”一事被网友质疑“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对此,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回应,不能说值不值,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翻垃圾找儿童手表被质疑浪费人力#一则“暖心故事”,何以引得众多网友发出质疑之声?事件中,两位环卫工翻垃圾4个多小时找到手表,确实令人动容。游客卢女士“大同不仅风景美,人心更美”的感慨,也印证了人性化服务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价值。从12345热线的快速响应到环卫工人的全力配合,展现了一套高效的城市服务机制。这种"想游客所想"的服务意识,正是现代旅游业珍贵的无形资产。但是,在温情叙事的背后,网友们的质疑也同样值得重视。诚然“不能说值不值,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在此次事件中,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有必要吗?为价值几百元的手表耗费如此公共资源是否合理?高温下徒手翻找垃圾4个多小时,是否缺乏了对基层劳动工作者的体恤与共情?报道中提到,为让卢女士一家不虚此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的工作人员还暖心安慰卢女士一家放心游玩不用挂记,他们会全力帮忙寻找。卢女士为表感谢,发送红包给两位环卫工人被婉拒。而两名环卫工人的额外补贴或防护措施,报道中则未曾提及。公共服务不能依赖劳动者的无私奉献来维系,将环卫工置于恶劣环境完成非紧急任务,容易异化为对基层劳动者道德绑架。虽然此前也有“众人翻8吨垃圾找到仅8克重的人工耳蜗”等相关报道,但相比"人工耳蜗"等救命物品,儿童手表显然不属于紧急必需品。政府部门对市民诉求的响应确应保持温度,但更需要建立更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在"有求必应"与资源优化间寻求平衡。这个看似简单的找手表事件,实则是检验城市治理精细度的试金石。卢女士的感激之情真实可贵,但环卫工人的权益也同样值得重视。真正的文明社会不应以牺牲劳动者基本权益为代价来制造温情叙事,而应在制度层面建立更科学的服务响应机制。既守护市民的急难愁盼,也捍卫每一个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重庆广电第1眼)